北京時間03�02日消息,中華顯示網訊,雖然觸控IC目前仍多為外商天下,如新思國�(Synaptics)、愛特梅�(Atmel)、Cypress及博�(Broadcom)都各自掌握重要的品牌大廠,但臺廠搶進的速度也未曾減慢,能量更是與日增強。不過,產業界人士表示,由于觸控量產技術仍在不斷更新,加上生產良率需要很多的技術支援服務,所以目前臺系IC設計業者皆偏重售后服務,只要能服務客戶、讓產品順利量產,即可順利拿下訂單�
因此業者認為,臺系觸控IC設計業確實存在不小的“蠶食”機會,但要想“鯨吞”市場,恐得再等個幾年,待技術與市場成熟后,臺廠才有機會好好發揮一下�
拜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以及平板電腦(Tablet)大行其道的關系,觸控螢幕已成為新�3C產品的標準配備,連帶讓全球觸控IC市場需求大增,國外觸控IC供應商表示,目前觸控技術仍處于百家爭鳴時代,要達到多指觸控及相等的精準度,其實有很多技術都可以做得到,差別只是在于成本結構,及適合的觸控螢幕尺寸不同而已,因此,要想作到1顆觸控IC走天下,現階段暫時沒有可能�
加上位于產業鏈下游的觸控螢幕模組制造商及ODM、OEM組裝廠,由于各自引用不同的觸控技術及生產流程,在沒有標準化的量產�? ]U,觸控IC供應商被迫介入量產改善工作的壓力,讓各家? 寂C供應商都需具備充足的技術支援人力,才能有效配合客戶將產品順利導入量甀�
此外,終端品牌客戶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GPS等產品內部,又常常有RF、藍�(GPS)及GPS等無線技術的互相干擾問題,去影響到觸控技術模擬的精準度,這也需要觸控模組業者及觸控IC供應商在一起為終端客戶解決量產問題�
因此,目前對國內、外觸控IC供應商來說,生意難作的部分已跟晶片無關,而是有沒有充足的人力可以配合客戶讓終端產品快速量甀�
至于觸控技術的精準度,差一點也不會差太多,但合不合模組廠的生產流程,及終端產品的設計,則有時是屬于天注定的范圍�
臺系IC設計業者表示,以蘋�(Apple)旗下最暢銷的iPhone產品為例�3.5寸觸控螢幕模組占其總成本�10~20%左右,觸控IC則又占其觸控模組成本�15%強而已�
因此,觸控IC占整個iPhone的成本其實只�3%多,并不是個舉足輕重的關鍵成本零組件。所以,一顆觸控IC便宜1塊美元對終端客戶的吸引力并不大,反而是提高量產良率及效率,更可以帶給客戶較大的成本改善空間�
也因此,目前國內、外觸控IC供應商都不是在作IC設計�= 是偏重售后服務,只要有辦法服務客戶順利量產,通常訂單就可順利到手�
國外觸控IC供應商也強調,由于目前觸控技術仍處于百家爭鳴時代,還沒有1種技術可以一統天下,加上各種觸控技術都有其派系人士在支持,因此,全球觸控IC市場當然也是跟著大環境在走,人人有機會,各各沒把握,大概可以形容國內、外觸控供應商目前的處境�
不過,以蘋果仍處于市場領導者角色,加上其觸控介面的人性化幾乎無人能及,預期未來蘋果將繼續引領全球觸控技術發展,而能吃到蘋果訂單的觸控IC供應商,當然也會有較佳的前景及獲利可以預期�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