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已發�20多年的碳納米管和發現10年的石墨烯等微細碳材料,電子部件終于開始實用化。包括最近性能大幅提高的金剛石半導體在內,“碳電�”將大大改變電子部件和電子電路的形態�
“我的夢想是用碳(C)取代硅(Si),實現全部用碳制造電子電路的全碳�”�“3000年前是青銅器(Cu)時代,20世紀前半期是鐵(Fe)時代,之后是硅時代,而今后將是碳時代”�
一位碳材料研究人員就研究的意義和目標如此說道。尤其是電子電路的全碳化,可以說是碳材料研究人員的共識。如今,這個夢想正朝著實現奮進。如果全碳化成為現實,電子產品將比現在更輕量、更結實,柔性產品也能實現超高性能,而且價格會大幅降低�
鴻海開發,華為采�
碳化的動向似將從電子產品的外圍向中心進發。個人電腦等的機殼材料就常使用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CFRP)。其最大優點是,既輕又結實�
在電子產品的內部,碳作為導電材料的使用雖未能取得進展,但2013年中期終于在觸摸面板和太陽能電池等上開始了實用化。觸摸面板配備在了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于2013�5月上市的智能手機上�
觸摸面板的開發商是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在中國大陸的集團公�——中國富納源創(CNTouch)。為高度兼顧透明性和導電性而采用了管狀碳材�——碳納米管(CNT)�
備注�
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即管狀碳材料。把碳原子以蜂窩狀相連的薄膜(石墨烯)再制成管狀。管的直徑細�0.4nm�50nm。根據把薄膜卷成管狀的方法的不同(手性),分為金屬型和半導體型。半導體型的帶隙因直徑而異。碳納米管是名城大學研究生院理工學研究科教授、NEC特別研究員飯島澄�1991年發現的�
太陽能電池方面,從前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就一直將稱為富勒�*的足球狀碳材料作為n型半導體使用。經過長期的研究開發�2013年三菱化學開始量產并開始了樣品供貨�
富勒烯(Fullerene)即組成五元環或六元環的碳原子相互連接形成的球狀或橢球狀材料的總稱。共計由60個碳原子組成球狀的材料稱為C60。C60的五元環和六連環的連接形態與足球相同。該材料發現�1985年,三位發現者獲得了199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后硅時代的有力候補
不僅如此,已完成開發、只等著上市的材料和部件接連不斷地涌現。電容器、存儲器、各種高性能傳感器等部件也開發出了采用薄膜狀碳材料CNT和石墨烯*的產品。性能十分高,如果材料量產成本降低,便能立即實用化的開發案例非常多�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