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戴爾、摩托羅拉和蘋果三家公司對液晶面板制造商發起集體訴訟,美國司法部、歐盟貿易委員會、日本和韓國的公平貿易委員會隨即對韓國三星電�(以下簡稱三星)、LG、日本夏普、NEC以及中國臺灣的四家面板制造商展開了涉嫌壟斷并操縱面板價格的反壟斷調查�
四年后,這一事件引發的蝴蝶效應開始顯現,對液晶面板十大制造企業的天價罰單不斷祭出,面板市場巨頭因此陷入了訴訟風暴。在風暴的漩渦中,液晶面板市場的格局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天價罰單再度來襲
2008年,LG、夏普、中華映管三家公司因涉嫌價格壟斷在美國遭�5.85億美元罰款。根據美國司法部門的處罰決定,LG顯示器須繳納4億美元的罰款,夏普和中華映管則分別被罰款1.2億美元和6500萬美元。當時就有業內人士預測,這一事件僅僅是拉開了訴訟風暴的序幕,果然今年預測兌現�
今年4月,美國舊金山法院的最新裁定宣告,除戴爾、摩托羅拉和蘋果外,全球范圍內的受害方均可以對涉嫌價格壟斷的液晶面板制造企業進行起訴。這一裁定,徹底將液晶面板制造巨頭推向了風暴的漩渦。在此后�8個月中,業內不斷傳來液晶面板制造商被起訴以及相關企業高管涉案的消息。近日,歐盟也開始對多家液晶面板制造商重拳出擊�
12�9日,歐盟公平競爭委員會裁定,韓國LG以及中國臺灣的四家制造公司,�2001年至2006年之間實施的價格操縱行為,合計被處以6.49億歐�(約合8.63億美�)罰款。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中國臺灣的企業幾乎全面受創。奇美電子被歐盟罰款3億歐元,友達光電、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則分別被處以1.168億歐元�900萬歐元和810萬歐元的罰款。面對歐盟的天價罰單,目前友達光電等臺系企業均在積極抗辯�
事發后,中國臺灣面板產業分析師普遍認為,和日韓同行相比,中國臺灣面板業利潤微薄,歐盟的天價罰單對我國臺灣面板廠商而言太過沉重�
中國臺灣電子產業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 資深分析師黃銘章則指出,外界或許高估了面板業的獲利能力。中國臺灣面板業�10年來的平均獲利率其實并不高,友達光電只有�7%、奇美電子才5%,而瀚宇彩晶和中華映管更是只能保平甚至小虧。在他看來,歐盟如果以壟斷面板價格裁罰,以中國臺灣面板業�10年平均獲利率來看,“罰的錢恐怕比業者一年賺的還要多”�
另有業內的產業分析師也表示,美國司法機關與歐盟的連續重罰,已經掀起了討伐面板制造企業的巨大風暴。即使是存在價格壟斷的問題,連續的重罰對如今經營已面臨巨大壓力的面板業,也是不盡公平的�
背后的暗�
歐盟的這次處罰,主要針對的是電視和電腦所用LCD顯示器面板的價格操縱行為。有趣的是,位居全球出貨量第一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廠商韓國三星電子,卻并未出現在歐盟的裁罰名單上�
在此案中,奇美電子收到的罰單金額最大。奇美電子掌門人郭臺銘在事發后曾向媒體表示,三星和LG才是領導當時價格操縱行為的軸心,中國臺灣的幾家制造公司只不過在同他們合作,但最終受罰最重的卻是中國臺灣企業,歐盟處罰有失公平�
而歐盟公平競爭委員會執委會發言人Amelia Torres則表示,經調查,2001年至2006年間,奇美與友達等企業與三星、LG會晤60次,商談如何操縱價格,奇美部分涉案人員姓名已被記錄在歐盟決議文件中。而三星電子在歐盟的“寬容告示”期內坦白并揭發了同行,所以才免除了被罰款的命運�
無獨有偶�2008年面板價格壟斷案在美國事發時,業內也曾瘋傳有所謂的“污點證人”私下與美國司法部合作。因為根據美國聯邦法律規定,第一家給反壟斷執法機關提供證據的廠商,可擁有免遭控告的特赦。而隨后,《華爾街日報》則直接點名三星就是“告密者”�
對于在歐盟裁罰案中轉做污點證人的三星,郭臺銘曾經暗示其真實目的并不簡單。郭臺銘表示,三星告密,是其打擊競爭對手計謀的一個組成部分,“韓國公司采用所有可能的手段,為的就是打敗我們”�
長久以來,液晶面板市場一直被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的廠商三分天下。但是,中國臺灣和韓國廠商近年來的出貨量已經遠遠超過了日本企業,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三地廠商的較量實質已成“兩虎之爭”�
當前,以三星和LG為核心的韓國面板廠的市場占有率約�52%,而中國臺灣的面板廠則占據�40%的市場份額。業內相關人表示,面板生產幾乎不具備技術壁壘,廠商的競爭主要是拼生產規模。而中國臺灣廠商近年來發展迅猛,已經成為韓國廠商的勁敵�
事實上,在美國和歐盟的罰款名單中,除了中國臺灣廠商外,LG也被卷入其中。而從三星今年的動向來看,郭臺銘的“陰謀論”也并非無中生有。今�5月,三星曾對外宣布,�2010年繼續加大生產和研發方面的投入,金額分別�18萬億韓元�8萬億韓元。而對�18萬億韓元生產投入的具體安排,三星明確表示,其中的5萬億韓元將用于液晶面板業務。由此,在液晶面板市場,三星與本國同行LG的“王者之爭”愈發激烈�
外界將三星此次投資計劃稱為“李健熙新政”。有分析人士稱,三星今年的投資折射出其“對未來發展戰略的思考及對市場地位的擔憂”�
盡管今年9月和10月,三星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出貨金額依舊超過LG,但其和中國臺灣廠商以及LG之間的實際差距已不再懸殊。而且,三星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上,而中國臺灣廠商和LG在大尺寸和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方面則兼具優勀這種狀況不得不讓三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近兩年來,大尺寸液晶面板不斷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面板廠之間的傾軋一定少不了�
面板業格局或將改寫
在歐盟開出天價罰單后,盡管相關企業在積極抗辯,但是挽回余地依舊有限。特別是友達光電,不僅分別在美國和歐盟被控違反托拉斯法,今年年中,幾名友達高管也同時涉案。友達光電擴大產能的登陸投資計劃因此延宕半年之久,目前還未通過相關部門的審議�
摩根士丹利證券近期的報告指出,面板業在歷經長達半年的庫存修正后,有望�2011年進入強勁的向上循環期。預�2011年全球液晶面板產能將年增14%,但需求端年增長率則會上揚20%。當前美國、中國振興經濟的方案已見成效,分析人士對未來兩三年內液晶電視的銷售大多也持樂觀態度�
在中國臺灣廠商遭遇歐盟罰單后,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讓中國臺灣的面板業節節敗退,三星卻順勢吃下�24.5%的市場份額,成為冠軍。即便郭臺銘整合群創、奇美,穩住�17%的市場占有率,但如今中國臺灣廠商全面被罰,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國臺灣廠商擴大產能,痛失市場上漲的機遇�
據業內專業人士分析,如果明年韓國廠商�8.5代面板廠搶先在中國大陸設廠,而中國臺灣廠商仍無法登陸,到2015年,中國大陸和韓國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將超越九成,中國臺灣面板廠的產能最高則僅為七成,低于七成的產能利用率將會讓中國臺灣的面板業再度面臨虧損。奇美電子等廠商能否搭上市場上漲的快車,還要看它們能否盡快擺脫訴訟風暴的吞噬星空影響�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