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顯示�
臺灣明新科技大學教授顧鴻�
近年來,OLED技術已經取得很大的突破,逐漸在智能手機、電視以及其他移動終端領域上的得到應用。作為OLED上游的材料領域也受到下游應用的刺激,其技術應用不斷加大。在本屆中國(國際)平板顯示產業大會趨勢論壇上,臺灣明新科技大學教授顧鴻壽作了《OLED半導體(OS)材料和器件在電子學中的技術應用開發》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對OLED有機材料的看法�
顧鴻壽教授介紹,從海峽兩岸半導體顯示產業發展歷程來看,臺灣從IC產業開始,再發展LCD;而中國大陸在政府的支持下直接切入到顯示行業,大力發展LCD、AMOLED,整體產業規模比較大。實際上,臺灣在發展半導體產業過程中,也經歷了一段比較艱辛的階段。當前,兩岸顯示產業均有一定的規模,但是在半導體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未來中國大陸將會重點發展IC產業,以支撐快速發展的顯示產業�
他強調,掌握一個產業的核心技術非常重要,而光電顯示的核心技術其實就是半導體技術。據介紹,半導體因材料不同,可以分為無機半導體和有機半導體。其中,無機半導體就是IC,但是未來柔性顯示發展走向一定是有機材料。喬布斯一直很想投入IC,后來發現臺灣可以代工,就沒有介入,但是蘋果有一個專門團隊設計IC。目前小米也在開發自己的CPU�
顧鴻壽教授認為,當產業系統做大后,要開始往材料方面走。電子遷移率會影響信號的處理,因而單晶硅技術開始向多晶硅技術轉移,響應速度也得到大幅提高。他也特別提到,國外總在技術處于領先地位,材料和設備良率高,其根源在于基礎理論的研究,特別當遇到技術問題時,一定要回到理論基礎深刻思考,注重理論與實踐深度結合�
顧鴻壽教授介紹,電學性能高分子材料、有機鐳射材料、有機光電材料慢慢滲透到無機半導體世界里。以前很多人都認為塑膠高分子是絕緣體,但現在塑膠可以變成半導體了。IC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是有導體、半導體、非導體三個材料組合。因中國大陸有原材料優勢,可以往材料純化、精煉方向發展,提升材料技術優勀他舉出一個實例:“鄧青云博�30年前就發明了OLED,其實他也是在研究有機太陽能電池過程中發現OLED的,最終研發出OLED顯示器件。當你碰到技術問題,要往科學方向去想,只有了解基本的原理,重視基礎技術研究,才能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使中國不受制于人�”
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顧鴻壽教授認為,柔性將顯示技術重要的發展方向,特別是當前綠色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發展共識。顯示行業上游材料領域逐漸向有機材料發展,才符合綠色經濟發展的要求。同時,OLED有機材料發的藍光也比較少,對人眼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另外,有機半導體優勢就是容易制造,特別可以用噴墨印刷的工藝制造顯示器件�
他也特別指出,除了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顯示產品設計也非常重要,整合所有的技術,實現最優配置,比如蘋果就是靠技術與設計取勝�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