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合肥、南京、昆山、廣州、深圳,短短幾個月,中國大陸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建設已經熱火朝天。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對于液晶面板產業來說,一半是高投入帶來的高收入,一半是產能過剩帶來的高風險。中國大陸高世代線的集中上馬,將造成2012年前后液晶面板市場的放量增長。到時,液晶面板會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特邀市場調研公司和企業相關負責人,對未來液晶面板市場進行探討�
特邀嘉賓�
孫政民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秘書�
張兵DisplaySearch中國市場研究總監
林麟我國臺灣拓墣研究所研究�
彭煜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總監
李學政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
2012年產能將�3200萬平方米
記者觀察:倘若中國大陸液晶面板項目有七成付諸實施,2012年大陸液晶面板產能將�3200萬平方米�2012年全球液晶面板的產能將達2.1億平方米,中國大陸也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極�
目前中國大陸地區所涉及的高世代線分類如下:正在建設的有京東方第8代線;已經決定并正在規劃中的有夏普南京G8(�8代線)、華星深圳G8�LGD廣州G8;尚未決定或屬于傳聞中的有深超成都G8、昆山龍飛G8�三星昆山G7.5(�7.5代線)以及合肥京東方高世代�;曾經計劃但最后取消的有彩虹張家港G6、奇美佛山G8�
目前來看,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的產能在全球所占的份額仍然非常低。采用比較精確的計算方法�2009年中國大陸所有液晶面板的面積輸出約為400萬平方米;2010年將上升�570萬平方米;2011年將�1200萬平方米;�2012年,如果超過七成的投資計劃付諸實施的話,大致能達�3200萬平方米,其分別占全球總體產能的3%�4%�7%�15%�
由此可見,如果目前絕大部分的投資計劃均付諸實施的話,�2012年中國大陸產量在全球的份額將有可能超過日本的12%�
彭煜
目前,中國大陸共�13條第5代及�5代線以上生產線項目,整體產能大約�1404萬片�2010年預計液晶面板的產能將會達到504萬片�2011年預計液晶面板的產能將會達到720萬片�2012年將�1400萬片以上�
李學�
中國大陸液晶面板整體產能狀況為�2010年產能約�525.3萬片�2011年產能約�969.5萬片�2012年產能約�2741.4萬片�
孫政�
除以上所說的諸多高世代線之外,傳聞富士康將與長虹合作建高世代線�
目前我國大陸總計9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2012�電視市場�4500萬臺
記者觀察:2012年我國大�液晶電視需求量約為4500萬臺,液晶電視出口量約為3500萬臺。但是,由于面板廠商一般采用尺寸上的差異化戰略,我國面板不可能“只出不進,只賣不買”,所以內需+出口�8000萬臺的需求量是很難實現的�
張兵
2012年中國大陸液晶電視市場將�4500萬臺的規模,如果所需尺寸均為32英寸的話,則僅需�3條第8代線;如果所需尺寸分別�32英寸3000萬片�42英寸1000萬片�55英寸450萬片,則需要大�5條第8代線;如果三種尺寸平均分配則需要約6條第8代線。以上三種假設中,最有可能發生的為第二種假設�
因此,以單一的中國液晶電視的需求而言,并且假設全部的面板均由本土的提供,�2012年需�5條第8代線方能滿足大陸本土需求。但考慮到其他尺寸結構,實際需求數量略低,大致4�5條即可�
林麟
預計2010年中國液晶電視出貨量仍可保持30%以上的成長,達到3100萬臺。筆記本電腦產品在逐步取代桌上型電腦的推動下,也可�20%以上的速度成長,預計出貨量�1660萬臺�
彭煜
2010年中國大陸液晶電視需求量約為3480萬臺,金額約�1402億元;2011年需求量將會達到4000萬臺,金額約�1614億元;2012年需求量約為4260萬臺,金額約�1781億元�
李學�
中國大陸液晶產品市場方面,筆記本電腦2012年預計需求量�5169萬臺,金額為276億美�;顯示�2012年預計需求量�5679萬臺,金額為66億美�;電視2012年預計需求量�4700萬臺,金額為166億美元。全球液晶產品市場方面,筆記本電�2012年預計需求量�2.22億臺,金額為1239億美�;顯示�2012年預計需求量�2.03億臺,金額為238億美�;電視2012年預計需求量�2.21億臺,金額為818億美元�
產能過剩在所難免
記者觀察:2012年,全球液晶面板產能�2.1億平方米,需求量約為4.6億塊,但其中平板電視液晶面板需求量僅有2.21億塊。從全球整體市場供需來看,產能過剩將會存在。反觀中國大陸�4500萬臺32英寸液晶電視僅需�3條第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目前大陸計劃建設的�7.5代、第8代、第8.5代線�8條,若有一半建成就會產能過剩�
張兵
假設中國大陸目前大約�7條第8代線可能投資,并且所有產能均能在2012年前后開出,則必將出現過剩。過剩的比例將達�40%以上,但這種狀況基本不可能發生。到2013年,實際開出的產線數量將極有可能�5條左右,而到2013年中國大陸地區液晶電視的需求雖趨于成熟,但仍有3%�5%的年度成長,對于產能的需求仍將進一步擴�
以上僅考慮我國大陸內需市場,從全局來看,中國大陸液晶電視的產量將在2012年之后超�8000萬臺,假設內需+出口的液晶電視面板的需求均來自于本土面板廠商,則到2012年之后中國大陸地區對第8代生產線的需求量將提升至7條以上。如果完全不考慮面板的進口,假設所有的投資都變成現實的話,面板似乎也不存在過剩�
中國大陸目前高世代基礎幾乎為零,在尚未建立一定的規模優勢之前,談過剩為時太早。更何況以目前可能開出的產能而言,在2013年之前,尚在安全范圍之內。對于新增的投資來講,重點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需求快速成長的時候,利用大陸本身以及企業本身的優勢,定位市場、定位產品,建立在技術、成本、管理、市場等方面的優勢,以應對未�5�10年來自本土和海外廠商的競爭�
孫政�
若已經推出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全部建成,短期內一定會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但是從長期來看,產能可能還不夠。中國大陸在短時間內一下子上馬接近10條液晶面板生產線,發展步伐過快�
林麟
從中國市場需求計算,我們發現中國大陸在面板產業投資過大,未來極可能造成面板產業供過于求的局靀這將使得面板價格低廉,廠商無法獲利�
我們該怎么�
記者觀察:首先,我們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工程浩大,資金和技術是我們最大的障礙。從國際市場來看,整合已經是巨頭們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如鴻海收購奇美�索尼與三星的合作等,我國如此之多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集中上馬,更需要整合資源。其次,我們還�控制好發展的節奏,加大對本土企業的支持力度�
孫政�
需要控制發展的節奏。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面板產業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從�5代線、第6代線、第7代線到第8代線再到�10代線,建線的時間是根據市場的需求來決定的�
張兵
顯示產業步入到平板顯示時代,資金、技術的門檻更高,即使是國際一線廠商在建立高世代線時也曾面臨資金為主的障礙。因此,CRT時代的經驗值得學習,需要政府部門在外資廠商全面布局大陸之前,同時大力支持本土廠商快速地、有節奏地進行布局,并依托中國大陸在模組、整機、制造、相關電視產業鏈、勞動力、基礎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結合地方相關產業優勢,迅速擴大產業規模�
林麟
顯然資金是十分重要的,但對于中國大陸廠商來說,技術不可忽視。目前中國大陸廠商為了解決技術瓶頸,一般會選擇建立合資公司、獲得技術授權、引進技術團隊等方式,即便如京東方這種擁有自主技術的企業,其最后也不過是通過招標來采購設備,然后聘請國外技術團隊來坐鎮。我們認為,中國大陸廠商也需要多留個心眼,比如本土廠商與外資廠商合作時,要考慮是否能夠接觸到部分核心技術,還要考慮技術團隊的穩定性、專利費用談判等核心問題�
彭煜
液晶面板建設要以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主要目標,加大資金與技術的前期投入,進入下一代顯示技術的開發,甚至可以考慮與某幾個國際技術巨頭一起合作研發下一代顯示技術�
李學�
期望各級政府部門和全社會上下努力,支持本土TFT-LCD企業的快速發展,增強我國在平板顯示產業的話語權�
蜂擁上馬需“三思�
液晶面板,是液晶顯示產品中的關鍵器件,也曾是中國大陸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的最大掣肘�2009年下半年,中國大陸在短短�6個月時間里推出了數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在欣喜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液晶面板產業的發展似乎失去了應有的節奏�
專家預測,國外廠商由于擁有技術與成本優勢,使得液晶面板價格仍有繼續下探的空間,加上中國大陸很多項目蜂擁上馬,產能將逐步釋放,競爭會更加慘烈�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于具有巨大潛力的項目,政府應當加強引導,給予政策上的扶持。同時,更要注意它的高風險性。以液晶面板項目為例,目前液晶面板的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國外和我國臺灣幾家大企業的手中,在整個產業鏈中,我國大陸企業扮演的僅僅是“跟從”的角色。上百億元投資一個項目,顯然不是哪個企業的投資沖動,而需要各地政府用土地、優惠政策、人力以及大量資金做堅實后盾。液晶面板產業該如何發展,地方政府應當扮演什么角色,值得深思�
第一,需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建設液晶面板生產線,不僅可以加快各地經濟產業升級的步伐,而且對當地的GDP也有很強的拉動作用。遍地開花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讓人們逐漸感覺到,建設液晶面板生產線不再是簡單的企業之間的競爭,而變成了地方與地方之間的競爭。然而我們應該注意到,建設液晶面板生產線除需要人力、物力、財力之外,還需要很多附加條件。用深圳市平板顯示行業協會秘書長孫政民的話來說,液晶面板生產線屬于“三高”項目,即投入高、污染高、能耗高,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用水用電、建成之后的物流等問題都應在考慮范圍。目前,面板生產線大多聚集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資源的調配將成很大問題。與其匆匆上馬,不如靜下心來將多方資源統籌安排,積蓄力量�
第二,需向上游延伸,打造完善產業鏈。在解決了面板的難題之后,今后發展的制約主要來自面板上游的關鍵材�(如液晶材料、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模組、驅動IC、化學品�)和設�(生產、檢測、輸運等)方面。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陽丹就曾向筆者感慨道:“引進等離子面板線后我們才發現,生產線所需的設備和材料還需要由外國公司提供,錢還是被他們賺走了。”因此,不斷向產業上游邁進,取得突破,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第三,需加大自主品牌投入。其實,夏普、三星、LGD在中國大陸建廠已不是新鮮事了�2009年上半年,他們曾拜訪過深圳、廣州、南京、武漢等地,在中國大陸繞了一大圈,也沒找到建廠之地。但是去�8�31日,在京東方宣布�8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奠基的同一天,夏普宣布與南京市政府、中國電子合作建設第6代和�8代線,隨后LGD、三星分別宣布在廣州和蘇州建設高世代面板生產線。近日,我國臺灣也傳出將對大陸開放面板技術投入的政策。這一系列項目的涌進,關鍵是由于我國自主品牌的實力不斷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本土企業,才是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的根�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