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今天主角之前,首先說下它的兩個前輩:LCD和OLED。兩位前輩相互的競爭一直是電視圈里的熱門話題,而正正是這種良性競爭中,互相逼著對方加快進步的步伐,才能使我們今天能夠享受到如此高端的觀看體�。但現在眼看電視顯示技術兩大霸主你爭我搶的兩家獨大局�,有一種新興的技術默默在醞釀�,似乎準備迎來爆發的周期。甚至從種種跡象而言,這個后起之秀完全有叫板兩位前輩的實力,相信不久電視界又會迎來一股不小的震蕩�
OLED布陣十面埋伏,LCD始終堅守主城
簡單先說說LCD和OLED互相競爭的資本是什�,LCD和OLED前者是無機后者是有機,所以前者需要背光作支撐,而后者可以自發光,從而引申出前者結構較后者的要復�。上述就是兩位前輩的根本區別所�,當然電視來說歸根究底都是畫面質量對比是尤為關鍵,消費者甚至壓根都不會理會你們原理是什么。那么OLED就是聰明在老是用消費者的痛點作為賣點來不斷攻擊LCD的地�,無非就是從“電視的厚�”�“是否省電”�“高對�”�“廣視�”幾方面入手�
第一,因為OLED結構相對簡單,所以自然比LCD薄,不過LCD在不懈的努力下已經做到了只和OLED厚度相差小數點后兩位的差別了�
第二,因為OLED黑色部分是不發光的,所以原則上是比有背光源的LCD省電,正如上一句所�,僅僅是黑色部分不發�,是有前提的,而這個前提是沒有銷售員會和你說的。當白色畫面比較多的時�,OLED就沒有了省電的優勢了�
第三,高對比這一項是毫無疑問是OLED完勝�,憑借黑色不發光的優�,對比度可以說是高達正無窮的,對于LCD的對比度來說是碾壓式的勝��
第四,現在高端的LCD電視祭出了HDR技�,并用上了高密度直下式local dimming,加上把水平視角開到160以上。還是因為自發光的先天優�,OLED在可視角度來說還是優于各種技術加持的LCD�
最后說一下LCD憑什么能夠一直不被OLED取代,就“壽命”�“價格”兩個原�。而這兩個因素對于OLED來說是致命的,試想作為上班一族的我�,誰愿意花昂貴的價格購入一臺壽命不太長久的電視呢?僅僅是為了薄、對比度高和廣視�?這個就得各位自行判斷是否值得�
任憑兩老相互攻堅,無礙micro LED強勢登陸
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micro LED,它就是LED微縮到微米級�,之后通過巨量轉移技術將數以百萬� RGB 三色� micro LED 安裝到屏幕基板上。并且每� micro LED 都是一個能夠自發光的像素,可以單獨驅動點亮,這點� OLED 類似,相較于液晶 LCD 屏幕,micro LED 屏幕更為纖薄,對比度更高,屏幕反應時間也更快。此�,由� micro LED 屬于無機發光二極管,也就不像 OLED 那樣受到有機分子壽命的制約,所以也就不存在燒屏問題,同時亮度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從科普角度看來,micro LED的結構與OLED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其實早� 2012年索尼公布的55�“Crystal LED Display”就是Micro LED Display技術類�,Full HD解析度共使用�622萬顆micro LED作為高解析的顯示畫素,對比度比率達百萬級�,色飽和度亦高達140% NTSC,無反應時間和使用壽命問�。索尼采用單顆Micro LED嵌入方式,這種技術所遇到的技術關隘較多,難以做到量產級別的技��
說得micro LED這么無敵,是否真的沒得輸�
既然說到micro LED集LCD和OLED的長�,并且沒有帶上各自的缺點,那么micro LED理應是無敵狀態了。其實非也,micro LED仍然有幾大問題有待處理。巧合的�,這些問題都不是成像技術缺陷的問題,而都是生產中的問題。micro LED的關隘在于:巨量轉移技術良品率�、焊接精準程度要求極�、產業鏈從上到下需重新整合導致生產成本比一般顯示技術高�3倍之�。雖然成像質量無敵,可是前期的生產要求高,導致一直都處于解決生產問題階段,難以投入到量產的階�。不過各廠商甚至蘋果公司也在著力研究發展micro LED,可見生產上的難關很快會有解決方��
micro LED的用武之�
micro LED反應時間�、超高解析、單獨驅動點亮這些技術一下子就令人聯想起近來興起的VR設備和可穿戴設備,上述的數碼產品和micro LED簡直是天作之�。碰巧的是業界傳聞蘋果對VR設備十分感興�,并且自身也有apple watch這種可穿戴設備,再者蘋果之前對micro LED興趣濃厚至極,三樣東西和蘋果這樣的科技界大佬結合在一起實在讓人浮想聯翩、滿懷期�。除了電�、顯示器、可穿戴設備、頭戴設備之�,在車用顯示�、投影機方面的應用也是可期的�
micro LED敢問未來路在何方�
LCD在電視行業內稱霸多年�,終于有OLED技術的橫空出世干擾其地�,雖然經常有小幅震動到LCD的位置,但是OLED始終沒有足夠的技術和底氣叫板,只是巧妙利用消費者的痛點來吸引眼球,并未可以在業界獲得充分的認可�
在兩者一攻一守的戰局�,micro LED強勢登陸,擁有兩位前輩的優點,并且無明顯的顯示技術缺�。micro LED已經足夠能力同時挑戰兩位前輩,如果要說缺�,唯一就是價格高。不過正如上文提到價格高很大程度是因為前期生產難度大所�,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問題解決之�,價格也會相應返回合理水平�
無論是廠商還是消費者,都很相信micro LED能夠取代LCD和OLED成為主流的顯示成像技術。這種信號是非常積極的,表明該技術已經越來越接近成熟可量產的地步��2018年是關鍵的一年,蘋果和索尼都希望能夠在此年推出micro LED相關的產品面向消費者。鑒于廠商的信心和自身技術的優勢,micro LED就是這場顯示技術競爭游戲中的黃雀,最后極有可能笑到最��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