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相關企業開始競相加大�“下一代顯示技�”AMOLED上的投資力度,以期搶占新型顯示的話語權,而中國企業也不甘落后,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在2017手機觸控顯示黑科技峰會上,和輝光電市場部經理孫玲分享了對中國的AMOLED產業形勢的看法以及和輝光電在AMOLED上的進展�
以前的電視十分笨重,屏幕是球形的,之后變成平面,但依然擺脫不了笨重的外形。隨后進一步改善,便出現了平板LCD電視、OLED電視這種輕薄外形的電視。這種變化也反應在手機上,比如OLED手機、柔性屏手機。但孫玲認為現在還沒有真正實現柔性屏,屏幕要真正達到可折疊、可彎曲的程度還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和輝光電市場部經理孫�
材料、技術在不斷地發展,那么,什么是驅動這些發展、變化的動力呢?孫玲認為,所有的電子產品,推動其演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形態:電視越來越輕薄,手機也是越來越薄,甚至還有曲面、可折疊的形態出現�“形態”是推手,又通過“需�”來驅動,推動研發之路的不斷向前,同時資本的加入也促進了行業的演變�
“形態”是推動的根本動力。從這個角度而言,在手機行業,柔性是未來發展趨勢是一個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的結論,因為柔性可能給業界帶來現在完全無法想象的變化。孫玲分析稱�2015年全球AM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高�2億,�2016年則達到�3.7億片,�3.7億里大部分是三星的出貨量,另外還有一小部分是和輝光電、LG的成績;預計2017年AMOLED手機面板的出貨量還會有很大的增長,因為蘋果已經確定選擇這種面板,出貨量可能�4.5億到5億之間;而到2018年,其他品牌也會跟上這股趨勢。因此,孫玲認為,AMOLED手機面板的出貨量�2015年到2020年之間是快速攀升的,到�2020年左右,其市場份額大約將達到50%,隨后反超LCD,成為手機市場的主流�
和輝光電在AMOLED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產品在一些主流機型上得到應用,比如華為、華碩、小米、海信、酷派、步步高,但在和輝光電,AMOLED的開發過程卻是艱辛而漫長的。孫玲介紹說,從2014年和輝光電開始小批量送樣檢測,直�2016年才全面量產,一步步走到現在很不容易,但最終能得到客戶和市場的認可,這就是和輝光電心中關于成功的唯一標準�
每一項技術都會更新換代。孫玲表示,和輝光電目前在AMOLED領域正處于領先位置,現在正在往柔性AMOLED的方向發展,而這條發展道路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上走。在玻璃AMOLED上,具孫玲介紹,和輝光電掌握了多項技術,比如LTPS技術、蒸鍍技術等,而在做柔性AMOLED時還能疊加PI技術、薄膜封裝技術。這些技術都是和輝光電在積累的經驗的基礎上慢慢摸索出來的,而對于沒有玻璃生甀制造經驗的企業而言,若要在柔性方面有所突破,難度會更大。相比而言,和輝光電之前就已經有了兩年的經驗,�2012年奠基到2014�3月份產品線點亮�2014年底小批量生產,一直到目前的規模,和輝光電這一路走得很辛苦,但發展速度很快,這是和輝光電的一個優勀�
和輝光電全產品線均與終端廠商配合,目前有多款量產產品,比如在手機方面�5.5FHD產品,在智能穿戴方面有圓形顯示屏、方形手表顯示屏、手環顯示屏;在虛擬現實方面�3寸左右虛擬現實顯示屏。而對于今年的發展方向,孫玲表示和輝光電會往柔性屏方向發展,同時計劃與一些下游廠商合作推出柔性產品,不過具體的產品類型還未確定�
和輝光電在柔性技術層面有很多產品,這些產品將按照客戶需要的規格進行量產。據孫玲介紹,這類主要產品有:一,固定曲面顯示產品。該產品曲率半徑�50毫米,可以用在手環上;二,Edge產品。這款產品類似于三星Edge手機;三,柔性可彎曲產品。這是一款可以多次彎曲的產品,曲率半徑可�20毫米;四�8吋車載顯示屏。另外,孫玲表示,AMOLED在車載方面的應用有非常廣闊的空間,和輝光電也會在這方面做布局,并在今年開發出量產產品�
和輝光電新型顯示制造一期是4.5代線的,新建的二期則�6代線的,產能更加大。孫玲表示,中國AMOLED顯示屏的蓬勃發展期將�2018年到來,投建的二期產能也將在2018年年底或�2019年初開始提升,產品也將得到擴展,在平板、車載上得到應用�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