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照明網訊 一直受制于人的中國芯片業將迎來一片曙光。國務院日前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首次提出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助力產業發展,在業內人士看來,更為市場化的發展思路將有利于我國芯片業發展。
不過,考慮到與國際巨頭不小的技術差距、太多的歷史發展欠賬以及嚴峻的國內外發展形勢,中國芯片業崛起注定是一場“持久戰”。
首設國家產業投資基金
綱要提出,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實稅收支持政策等多項保障措施。
其中,國家產業投資基金被業內視為最大亮點。綱要提出,國家產業投資基金主要吸引大型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社會資金,重點支持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基金實行市場化運作。
“這是我國首次提出通過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來發展芯片產業。”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世江說,凸顯我國在芯片業發展思路上更加趨向市場化。
事實上,此前我國也曾多次出臺芯片業扶持政策,投入資金并不少。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芯片業整體實力雖有所提升,但至今仍未扭轉與國際巨頭差距拉大的現實。
電子行業咨詢公司iSuppli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這一方面與行業特點有關,芯片行業有著“大者恒大”“快魚吃慢魚”的行業特征,很容易形成自然壟斷,后來者發展難度極大;另一方面,與我國創新機制和創新環境有關。
“此前資金扶持多實行項目投入制,機制不夠市場化通常導致成果難以產業化。”顧文軍說,更為市場化的思路和機制建設將為芯片下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環境基礎。
從這些年我國芯片業發展現實看,越是市場化運作的企業和環節,越是取得不錯的發展勢頭。一批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也由此涌現,比如海思和展訊銷售收入均已進入全球設計企業前20位,中芯國際成為全球第五大芯片制造企業。
顧文軍說,在國內芯片產業和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通過資本運作“扶大扶強”來達到“做大做強”的目標是必然選擇,此番設立產業基金應有這方面考量。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