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品牌廠宏達從2006年正式經營品牌,到2011年之前都定位在高階市場,歐、美乃至中國大陸都視HTC為高單價機種的代表之一。不過,隨著華為(Huawei)主打中價位策略,且三星電子智能型手機走全產品線、高中低階通吃的作法,低價化讓宏達吃足了苦頭,也是近期宏達業績滑落的因素之一。未來宏達要再補強硬體研發、并提高零組件的穩定度,才容易再創業績高峰。
高價位的智能型手機市場大致已經飽和,像iPhone、Galaxy、HTC的Desire系列與One系列、索尼的Xperia與摩托羅拉的PHOTON與Atrix等。消費者愿意以簽電信合約、或是購買空機超過600美元的族群,都已經至少有過1次以上的換機經驗,多樣化的選擇,讓用戶的品牌的忠誠度逐漸下滑,高階市場競爭激烈。
不愿意以高價購機的消費者必須要有200~350美元的機種來填補需求,也讓去年下半年智能型手機市場,開始走向低價化。其中,韓系大廠三星電子是最早往下開發中、低價機種的大型品牌廠,獲得不錯的占有率。數家研究機構估算,三星今年第二季各類智能型手機銷售量突破5,000萬部,市占率第1位,顯示全產品線的策略是有效的。相對的宏達近期才要進入中、低階市場,短期內市占率提高的空間有限。
另外,三星電子在半導體關鍵零組件的豐厚實力也有很大幫助;三星不缺2核、4核心的處理器,而且有高分辨率的中小尺吋面板供應,穩固三星的高階機種市場生產。所以宏達才在這一波Android市占爭奪戰中敗下陣來。
至于宏達的另一個強敵則是華為(Huawei)。
華為在智能型手機領域算是后進者,但是長久以來在大陸、南亞等新興市場的功能手機經營有成、還有核心網絡設備的合作經驗,所以華為跟電信通路的關系密切,幫助華為近年來開始擴大往智能型手機領域轉型。
為了切入市場,華為不諱言定價的彈性較大,4吋屏幕、1GHz處理器、Android 2.3平臺的智慧手機,市場售價僅約300美元。未來4核心、高分辨率的高階機種預料也不易超過650美元,“俗閣大碗”是華為的基本策略,將會影響到品牌廠宏達、摩托羅拉、索尼、樂金,甚至是三星的中低價手機的銷售成績。
華為在大陸市場自然有主場優勢,但是華為在硬件與設計開發的整合實力絕對不能小看。首先,華為也重視研發團隊的效能,還有自己轉投資的海思半導體,至少在芯片處理器的供應鏈上,不會受制于單一來源。
而且華為跟其他中系品牌與山寨機不同之處,是想開發自己的界面UI、盡量作到差異化,這跟3年前宏達力求獨特性的想法相近,顯示華為是1家有想法的手機品牌廠,值得宏達的重視。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