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估計每時每刻都在想‘明天怎樣才能讓中國大陸的120萬員工有飯吃’。知道實現這一點最重要的是什么嗎?是速度。”
在上海近郊擁有生產基地的一家著名美國EMS企業的臺灣高管這樣講道。
最近,特別是在日本,越來越多的報道在描述夏普與全球第一大電子代工商(EMS)臺灣鴻海(富士康)合作時,透露出了二者關系未必良好的信息。
位于上海浦東金橋的上海夏普。這里生產空調、洗衣機等白色家電(點擊放大)
例如,6月25日《日本經濟新聞》刊登了題為“‘全盤買下!’,讓夏普顫抖的鴻海壓力”的報道。這篇報道說,在最近的談判過程中,富士康威懾夏普的情況日益增多。面對糾纏于每一個細節不放、舉棋不定的夏普,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向夏普的高管們發出了“要耗這么久的話,還不如全盤收購”的威嚇。“不是說作為平等的伙伴、朋友并肩作戰嗎?”郭臺銘的態度和氣勢令夏普高管大驚失色。
多家日本媒體在報道夏普6月25日舉行的股東大會時表示,由于郭臺銘曾在發言中表達了增購夏普股票的意向,所以擔心富士康“篡權”的股東提出了質疑,對此,夏普社長奧田隆司強調“沒有從鴻海接受更多出資和董事的預定”。次日,臺灣媒體齊刷刷地以“夏普拒絕富士康追加出資”為題刊登了奧田社長的發言,有些媒體還同時轉載了《日本經濟新聞》對于郭臺銘斥責夏普決策遲緩的報道。
其中,臺灣的經濟類報紙《工商時報》(6月27日)以“郭氏罹患急驚風,偏偏碰上日本慢郎中”為題,介紹了日本方面對于夏普與富士康談判情況的報道。
臺灣《工商時報》在介紹奧田社長的發言的基礎上,還提到了臺灣市場的反應:“市場已經開始擔心二者的合作不如預期順利”、“夏普股價不停下跌,表明市場對于二者的聯姻擔憂”。《工商時報》還評論說,“以決策速度快、對應靈活見長的富士康,反映了郭臺銘的性格。但郭臺銘偏偏碰到凡事講究秩序、注重禮儀的日本,就如同急驚風碰到了慢郎中”。雖然這是拿中醫的病名來隱喻郭臺銘急躁的性格,但同樣也批評了夏普步履太蹣跚。
另一方面,對于夏普在與富士康談判中的一連串表現、以及日本媒體的報道方式,其他EMS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對于這個問題,前面提到的美國EMS高管給出的回答是“要想養活120萬員工,速度就如同生命”。這位高管雖然是臺灣人,但長年生活在生產基地所在的大陸,而且客戶中擁有日資著名家電企業,當然也精通美國式的經營方法。
當筆者提到夏普似乎在為郭臺銘的速度所困擾的時候,這位高管說:“現在是富士康與夏普雙方磨合的時期。出現點摩擦太正常了。”同時還表示,“EMS業務的勝敗取決于速度。富士康之所以能夠大包大攬美國蘋果公司的業務,并不只是因為成本低。而是因為對富士康在決策、生產等所有方面都快速決定,能盡早向市場投放數以千萬計的產品”。
那么,速度慢又會怎樣?“會被更便宜、更新的產品占據先機。市場轉眼間就會落入競爭對手之手。后面等著的將是什么?將是120萬員工沒有工作的現實。光是想像都令人生畏。為了保住120萬人的飯碗,郭臺銘為爭取明天,乃至今天下午的工作而付出了諸多心血。想想到這一點,或許就可以理解郭臺銘為何如此追求速度了吧。”
“老實說,日本企業或許體會不到以百萬規模經營的企業的速度感”,筆者話音剛落,高管便道出了感想,“日本企業的份額減少了那么多,為什么所作所為還是讓外人說‘慢’呢?不單是臺灣人,對于外國人而言,日本企業的態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從上面的介紹來看,這位高管似乎在批評日本,但其實并非如此。這位高管說:“日本的技術只要與EMS、臺灣的制造商聯手就能與韓國企業抗衡,我們也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但是,如果決定是否與EMS合作的談判持續一年之久的話,在向市場投放產品之前,其實勝負就已經有定論了”。
最后,筆者借助《工商時報》勸誡郭臺銘、擔憂日本的評論作為本篇的結束語。
“如果沒有足夠的磨合期,也就無法彈出完美的合奏曲。面對保守的日本,恐怕一向講究速度的郭董,這次也得多點耐心”。
“夏普乃至夏普的日本股東必須明白,只有充分信賴富士康及臺灣的善意,才有可能與韓國對抗。這是日本要從郭董身上學習的”。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