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三星抗衡?
日本各公司目前需要做的應該是大膽進行前所未有的業務改革。為了不重蹈面板和電視業務的覆轍,必須要探明部件和產品的量產效果的大小,并采取相應的戰略(圖2)。
圖2:決定勝負的條件主要有三個
各電子廠商經營的產品和部件根據特性大體可分為三類。(1)已經由量產規模決定勝負的領域、(2)從中長期來看會由量產規模決定勝負的領域、(3)存在量產規模以外的差異化因素,不易陷入量產規模之爭的領域。
在規模決定成敗的領域,需要建立能與三星等抗衡的業務模式。比如電視和智能手機等產品,以及液晶面板和太陽能電池等部件。日本產業創成咨詢公司代表董事佐藤文昭指出,在這些領域,“日本以前那種存在很多規模不大不小廠商的狀態已經行不通了。在行業重組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應該積極考慮重組”。
也有觀點認為,不容易陷入規模勝負的領域才有活路。即白色家電及商用產品等難以適用水平分工式大量生產模式的領域。強化日本國內廠商擅長的這些領域也是生存的藥方。
夏普、索尼和松下三公司目前大部分的銷售額都在電視機等規模決定成敗的領域。比如索尼,該公司的電視機等“消費類產品&服務部門”的銷售額占整體銷售額的近50%。考慮到相關人員的數量之多等,立即退出比重如此高的領域并非易事。通過調整業務模式逐漸改善收益性,在不容易陷入規模勝負的領域尋求增長的源泉——這是三公司目前提出的重建措施中的共同思路(圖3)。
圖3:為復活而進行業務改革
2011財年因電視業務低迷等預計會出現巨額虧損的三家公司開始了調整致力的領域和業務模式。上側的(a)(b)(c)是各公司今后致力領域的示意圖。橫軸和縱軸的指標參考了參考文獻1)。下側的“今后致力的技術/產品/業務”中,夏普的內容基于奧田社長的記者發布會,索尼和松下的內容基于對兩公司的采訪。下側的文字顏色與圖2的分類相呼應。
以技術開發力生存
在規模決定成敗的領域的仗該怎么打?夏普與鴻海的合作就是向意識到該課題的新業務模式邁出的一步(圖4)。
圖4:大幅轉換業務模式的夏普
夏普的目標是通過與最大型EMS企業鴻海的合作,構筑利用規模效益的新垂直整合模式。(右圖攝影:加藤 康)
夏普將在液晶面板、電視及手機等廣泛領域與鴻海展開合作,目標是“構筑世界水平的垂直整合模式”(夏普社長奧田隆司)。通過共同的部材采購、產品設計及生產,取得規模效益,以形成與三星等抗衡的機制。夏普成功獲得了鴻海這一“強大的客戶”。
計劃到2013年采用堺工廠一半產品的鴻海準備全力重建該工廠。該公司總裁兼CEO郭臺銘激情滿懷地表示,“今后將迅速增加產能,使堺工廠成為具備全球第一競爭力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工廠”。
對鴻海而言,“與持有IGZO及光配向等出色液晶技術的夏普合作是多年的宿愿”(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的石野)。因為這樣不但能擴大來自蘋果公司等的智能手機、平板終端及電視等的受托生產,面板今后也依然是核心部件。
兩公司的合作展示了日本企業生存的一個方向性。即“日本企業與擅長生產技術的臺灣及中國大陸企業攜手,為其提供技術開發力,由此實現盈利”(產業創成咨詢的佐藤的模式。與臺灣和中國大陸企業的合作將成為日本各公司今后不可避免的課題。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