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預計虧損金額達154.6億美元的日本公司夏普(Sharp)集團,為何會吸引蘋果(Apple)、鴻海的資金大舉投資?
3月27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宣布以新臺幣238億元,取得夏普10.95%的股權,成為夏普最大單一股東,同時以個人名義入股夏普十代面板廠,總計473億元的金額,展現鴻海強化面板技術競爭力的魄力。
此舉一出,立刻震撼業界。自從2008年以來,夏普就一直在虧損陰影下,蘋果卻在2011年投資夏普10億美元,現在,郭臺銘跟著進場,還選在全球面板供貨過剩的時候,背后打的是什么算盤?
他所瞄準的,是夏普領先業界的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氧化銦鎵鋅)面板顯示技術。
三星技術太威 分辨率比對手高出23%
“這是一場分辨率大戰!”同時擔任廣達、三星(Samsung)、中國移動等大廠商工程培訓顧問的仕橙3G教室總監陳俊宏指出,智能型手機與平板計算機的硬件戰爭,競爭最激烈的就是顯示屏幕了。
從2009年開始,三星所獨有的AMOLED(主動式發光二極管)技術就成了臺廠與蘋果最大的夢魘。過去,由于制程不穩定、技術尚未成熟,臺廠只能在傳統的TFT-LCD技術上打轉,面板像素頂多只能提升到230ppi左右,但三星的AMOLED卻能夠拉高到250ppi以上。
所謂的ppi,指的是每英寸所含搭像素點(pixel per inch)。如果你把臉貼近計算機屏幕,隱約可以看到一格格極微小的方塊。透過這些小方格,屏幕的背光模塊可以把光轉化成色彩,組成各式各樣的圖案。
三星硬是砸下重金研發,手機旗艦機種Galaxy 2,將像素一口氣提升到285ppi以上,分辨率足足比競爭對手高出23%,又薄又華麗的外觀,讓三星輕易的在全球賣破千萬支。“大家都被它打敗了,沒有人想的到三星可以這么快超越(舊有門檻)”,一位面板業研究分析部主管苦笑。
夏普握有王牌 視網膜技術具主導地位
現在唯一能夠與三星抗衡的,就是夏普的IGZO。
與傳統的非晶矽TFT-LCD技術相比,夏普的技術能夠縮小晶體管尺寸,使移動裝置更輕薄,耗電量也降至三分之二。
因此,蘋果在過去幾年與鴻海合作,不斷派人駐廠夏普。一位負責國際市場的面板采購商透露,夏普八代廠是蘋果所投資,并早已被蘋果包下,成為蘋果新iPad與iPhone的面板生產專線。雙方最后終于研發出可以突破300ppi的視網膜(Retina)技術,成為iPhone4S與新iPad最大賣點。
集邦科技旗下顯示器研究部門WitsView副總經理張小彪解釋,所謂視網膜技術,就是指人眼能分辨的程度,一般雷射打印機打印的印刷品約是300ppi,超過這個數字,小方格就會精細到人眼無法看出,呈現符合真實世界的飽滿色彩。
“300ppi是一個天險。”陳俊宏指出,平板計算機一直想取代書籍,但跨不過去的原因就是因為顯示技術無法做到與紙本一樣細致。過去電子紙龍頭E-Ink(已被元太購并)的電子墨水技術也只能做到黑白顯示,而Retina卻是亮麗的全彩。
表面上看來,視網膜技術已經取得了主導性地位,蘋果、鴻海與夏普的戰略同盟關系看似略勝三星一籌,但香港麥格里(Macquarie)證券三月出示的一份報告卻披露另一個驚人事實:三星的AMOLED也突破了這個天險門檻,今年第三季即將上市的Galaxy 3,正是采用這個全新的Super AMOLED HD Plus技術。
蘋果高度緊張 三星面板新產品年底量產
這就讓蘋果大為緊張。因為雖然夏普的技術可以提高面板性能、降低成本,但卻有一個致命缺點:對光、水以及氧氣相當敏感,長時間使用之可靠度與穩定性還不足。
此外,雖然其功耗與三星技術相比,差距不大,但厚度卻足足多出了25%,這就是為什么新iPad不僅沒有變薄,反而更厚的原因。
陳俊宏指出,蘋果在許多關鍵零組件上仰賴三星不少,最能抓住消費者眼球與直覺體驗的面板,絕對不能再讓三星掐住喉嚨。因此,表面上看來,這是臺灣聯日抗韓的手段,事實上,背后是蘋果與三星的分辨率大戰。
更可怕的是,根據半導體與面板研究專業機構Arete Research報告,三星將在今年底量產一款4.5英寸、厚度僅0.3毫米,可彎曲的柔性AMOLED面板,預計2013年就可應用在手機或平板上,逼得蘋果不得不加緊腳步。
外資圈盛傳,鴻海發行募資的新臺幣千億元GDR(海外存托憑證),認購的大金主就是蘋果。如果消息屬實,蘋果就是透過鴻海,去整合各個關鍵零組件技術,與夏普合作只是開始,除面板之外,未來鴻海將有更多入股或購并的動作。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