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產業持續低迷,供應鏈中IC封裝材料供貨商長華電材搶開第一槍,轉投資的臺灣住礦決定縮減大尺寸卷帶式薄膜覆晶(COF)軟板產線。長華董事長黃嘉能警告,未來半年內應該還會有很多雙虎下游的次產業面臨相同危機。
長華主要代理日本住友(Sumitomo)IC封裝材料產品,并與日本住礦合資設立子公司臺灣住礦電子,主要制造IC導線架和COF軟板產品。
就在臺灣住礦決定縮減生產線的同時,其最后一家日系同業Mitsui也在昨天宣布全面停產,使得全球供貨商只剩下臺灣一家廠商和三家韓廠。
針對停產情況是否導致未來景氣翻揚時,供應鏈反而出現斷鏈危機?黃嘉能認為,客戶對停產決定確實很緊張,但這代表面板供應鏈的處境艱困,長期仍難經營,因此即使12月該生產線產能利用大增至九成以上,他對這個決定并不后悔。
長華昨(22)日重大訊息說明會由黃嘉能親自主持,宣布持股約三成的轉投資事業臺灣住礦董事會通過,將在明年6月底前,縮減部份COF生產效率不佳的軟板產線,并提列資產減損及相關損失。
這次臺灣住礦決定縮減產線,將使持股約三成的長華必須認列損失最高3億元,一口氣吃掉今年前三季獲利逾九成。長華強調,第四季仍舊處于獲利狀態,全年還是會賺錢。
黃嘉能指出,臺灣住礦縮減部分COF生產效率不佳軟板產線,預估臺灣住礦最高損失為10億元,長華依比例認列最高3億元損失。由于長華今年前三季稅后獲利3.2億元,以此計算,幾乎吃掉逾九成獲利。
長華強調,雖然認列投資損失侵蝕今年獲利,但本季仍是會賺錢;加上現階段產能利用率不到六成,且縮減產線的時間點落在明年6月底前,對于明年全年影響也不會太大。
黃嘉能表示,可能認列的資產減損都不影響現金流出和財務狀況,明年8月10日將到期的可轉換公司債18億元亦有妥善的資金規畫,只會影響每股稅后純益(EPS)表現。黃嘉能指出,至明年6月30日前,臺灣住礦計劃縮減采用蝕刻制程的COF軟板產線。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