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韓國顯示器國際會議“IMID(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Information Display)”和去年一樣,也是于10月11~14日在韓國首爾近郊的KINTEX會場與“韓國電子展KES(Korean Electronics Show)”同時舉行的。
LG對全面普及3D充滿信心
第一位發表主題演講的是韓國LG電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eungkwon Ahn,演講題目為“Value Innovation with 3D Technology”。
LG電子熱衷于三維(3D)電視銷售業務,在韓國電子展上展出的也都是3D產品。盡管在最近的市場上“3D電視陷入了苦戰”,但LG電子仍充滿信心,“2012年以后市場將快速擴大,到2018年,電視加上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等,3D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億臺”。據該公司介紹,增加數字內容時所需要的廣播電視及媒體的3D格式也在不斷實現標準化,各種條件正在不斷成熟。遺留的問題只是顯示器的幀頻問題。
Ahn的演講將幀頻定義為(視點數)×(數字內容的幀頻)。比如,站在3m處、左右30度的范圍內觀看42英寸的畫面時,要從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自然的立體影像,需要20個視點。也就是說,顯示數據必須達到普通2D圖像的20倍。因此,用裸眼觀看時,必須將分辨率降至1/20。
LG電子目前正在開發可解決這一問題的“Eye Tracking 3DTV”。這種電視可鎖定觀看者的位置,將最適合該位置的左右圖像傳到觀看者的雙眼中。原理上只需要“觀看人數×2”的視點即可。但估計“分辨率隨人數變化”的商品很難被市場接受。
這種電視存在的其他課題是,“視點數增加時,如何根據原始圖像制作出適合該視點數的立體圖像”。另外,如果是液晶顯示器,則無法避免響應速度的影響,因此很難在子幀中獲得亮燈時間與響應速度的平衡。存在的課題是在何處取得左右串擾與亮度的平衡。對此LG電子認為,“Pattern Retarder方式比較有利”。LG電子的演講如實介紹了當前存在的技術難題,同時對全面普及3D產品充滿信心,給人留下了好感。
對柔性顯示器充滿期待
第二位發表主題演講的是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項目經理David Morton,演講題目“Flexible Display Development”。
柔性顯示器的概念由來已久,電影《哈利波特》中就出現了活動報紙,在電影等領域中,這種顯示器的出現極為普遍。據Morton介紹,從市場預測來看,柔性顯示器將從2015年前后開始全面普及,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0億臺。以臺灣元太科技的產品為代表,采用電子紙的產品已開始普及。
據Morton介紹,在美國,軍事領域對可耐受嚴酷環境、在戶外使用時不易損壞的柔性顯示器需求較大。尤其對可實現高畫質全彩顯示的柔性有機EL顯示器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值。
Morton稱,柔性顯示器尚未全面普及的原因之一是,構成柔性系統的專用部件還不夠齊全。比如,柔性太陽能電池比較容易實現,但柔性電池卻很難實現。人們期待能夠開發出可確保整個系統強度及輕量化的柔性系統通用部件。
“用于便攜產品的終極顯示器”
第三位發表主題演講的是荷蘭Samsung LCD Netherlands R&D Center首席執行官Johan Feenstra,演講題目為“Merging eReaders and Tablets with Liquavista Technology”。
Liquavista公司是2006年從荷蘭飛利浦的研發部門剝離出來后成立的公司,一直從事電潤濕技術的開發。因2010年底被韓國三星電子收購而更加受關注。
電潤濕是微流體現象之一,可通過施加電壓來調整疏水性表面的水合性。沒有電場時,經過染料染色的油會在像素內均勻擴散。施加電壓時,油會被迅速推送到像素邊緣。可利用這種動作來顯示圖像。人們對電潤濕現象的研究歷史悠久,從1980年代開始進入深入研究。2003年有人在《Nature》上發表論文之后,這方面的論文及專利的數量便出現了飛躍性增加。
電潤濕現象的最大特點是,與其他微觀物理現象相比,能以100mm/秒的極高速度移動。還可以在1Hz以下的超低頻率下驅動,目標是實現與電子紙相當的超低功耗及彩色視頻顯示。與傳統液晶顯示器相比,電潤濕顯示器具有以下優點:(1)不需要偏光板,可在較大的視野及溫度范圍內實現高速響應;(2)可支持反射、透射及半透射3種模式;(3)可直接使用90%的液晶面板生產線;(4)原理上可實現低于液晶面板的成本。
2010年底時電潤濕顯示器還需要30V的驅動電壓,而現在需要的電壓只有一半左右,將來有望降至與液晶面板相當的水平。據Feenstra介紹,電潤濕顯示器還可實現高精細化。有望成為可同時滿足電子書要求與平板終端要求的“便攜產品用終極顯示器”。因為原理上可實現低于液晶面板的成本,所以接下來就看畫質如何了。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