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端發起的轉型潮
很多時候,技術革命是由新興的企業發起,很多在傳統技術上占據重要地位的企業會選擇固守陣地,擇機轉型。然而,2011年的顯示產業,卻是依舊占據統治地位的面板企業主動開始選擇轉型。
“前兩年,炒對比度、炒響應時間都是顯示器廠商掀起的。今年的3D、OLED、 IPS,反倒都是面板廠商在宣傳了。”一次聊天中,一位顯示器資深設計人員突然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確實如此。在2008年之前,面板廠商始終隱身于顯示器廠商幕后。然而,面板價格的不斷下跌使得面板廠商們越來越積極趕赴臺前。雖然各大面板廠商均已做出一系列調整產能的行動,但全球液晶電視的出貨量僅個位數的增幅使得液晶面板價格依舊低位徘徊。因此,面板廠商不得不主動求變以“創造需求”,大力宣傳新型顯示技術從而引發用戶更新換代的需求就是面板廠商的變化之一。
3D是2011年三星和LG Display宣傳最為積極的概念。無論是快門式還是偏振式,3D液晶面板與普通液晶面板具有最高的技術重合度,使得液晶面板廠商無需過多的設備投入就能從用戶的更新換代中得到好處。
與3D類似,廣視角面板同樣是與普通液晶面板具有技術重合度的產品。因此,希望用戶將采用普通液晶面板(多為顯示器)的產品更換到廣視角面板也是面板廠商做出的努力之一。
和以上兩位“改良派”不同,OLED則是準備取LCD而代之的“革命派”。在小尺寸移動設備領域攻城略地的同時,面板廠商也開始布局中尺寸的OLED。如果LCD無法扭轉頹勢,那么就用OLED取代它,并在這一過程中努力讓動作較慢的對手出局——這是一種極有誘惑力的競爭策略。
在液晶面板廠商們用多種手段刺激市場的同時,另外一些顯示技術也開始借著移動設備涌現的東風,試圖殺入顯示市場。元太的電子紙首先入局,高通的Mirasol緊隨其后。這兩類反射式顯示技術雖然在色彩、顯示效果上還無法和LCD與 OLED兩位大佬相比,但憑借其極低的能耗,有望在特殊領域殺出一片天地。
液晶面板廠商調控產能的系列動作
·友達在6月減少采購玻璃基板,幅度達15%;
·奇美電縮減玻璃基板訂單約5%,產能調制80%;
·三星、LG Display在第2季度、第3季度持續調整產能;
·LG原計劃在廣州投資的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已經推遲。
3D之爭愈演愈烈
經過多年培育,3D在影院中已經成為常見的顯示技術。從2D到3D的轉變,對面板廠商來說,是惠而不費的。因而,推動3D普及也成了面板廠商轉型的重要手段。
與以往由顯示器廠商推動的顯示技術更迭不同,3D技術之爭的引擎換成了三星和LG Display兩家面板廠商。三星所支持的主動快門式3D和LG Display所支持的被動偏振式3D各有優劣,也有各自的支持者。
三星所力挺的主動快門式3D相較對手,最為明顯的優勢在于,它所呈現的畫面與顯示器原始分辨率相同。它實現3D的方式是通過在顯示器上快速切換左右眼畫面,并在眼鏡端同步開閉左右眼鏡片的透光,使左右眼看到的兩幅不同畫面組合成為3D圖案。這一技術方案中,面板所做出的改變是,需要將刷新率從60Hz提升到120Hz,同時需要配備可與顯示器同步開閉左右眼的3D眼鏡。其成本增加主要在驅動電路部分和眼鏡部分。
LG Display所主推的被動式偏振方案則具有高性價比的特點。它是通過將顯示畫面分解為兩個方向的偏振光,并利用偏振眼鏡濾掉不同方向的偏振光來分離左右眼畫面。在這一技術方案中,面板需要增貼一層偏振膜,這層偏振膜能夠將畫面不同像素點發出的光線轉為不同方向的偏振光。這一方案所需配備的偏振眼鏡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低。同時,這一方案對顯示設備廠商來說,幾乎無需做出流程變動,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2011年,三星將其3D方案進行了改進。首先,由于同一時間用戶實際上只有一只眼睛可以看到畫面,這一畫面又要經過眼鏡,導致用戶會有畫面偏暗的感覺。為此,三星將3D顯示產品的亮度控制方式進行了調整,解決了畫面偏暗的問題。其次,為了讓眼鏡和顯示器能夠更好地同步,不受外界環境的干擾,三星將眼鏡與顯示器通信的方式從紅外升級為藍牙。這一改變解決了由于通信問題造成的閃爍、重影等現象。三星還在3D顯示器內部加入了硬件3D轉換功能。用戶無需通過其他軟件,只需在顯示畫面時按下顯示器上的3D按鍵,即可將 2D畫面轉為3D畫面,較為方便。
IPS與LED瞄準準專業市場
與應用最為廣泛的TN液晶顯示器相比,IPS、PVA、MVA等類型面板具有視角更廣、色彩表現更加精確等特性。之前,這類面板一般應用在專業顯示器中。為了吸引更多用戶升級換代,面板廠商也在積極擴大這類面板的產能。
由于蘋果iPad的青睞,IPS的概念開始被更多用戶知曉。在這一過程中,IPS液晶面板的供應商LG Display看到了新的機會。于是,從2010年開始,LG Display開始通過經濟版E-IPS將IPS面板推廣到普通顯示器上。2011年,AOC也配合LG Display,推出了四個系列IPS面板產品,并全部配以LED背光,希望通過差異化來占據準專業市場。
專業IPS面板之所以價格昂貴,一方面是由于其濾光片等輔料的品質要求更高、調試過程更復雜,另一方面是由于其產量較少。與之相比,采用與TN相同的輔料和調試流程的E-IPS成本與普通TN面板的成本差距大大縮小。與此同時,LG Display也在積極擴大IPS面板產能,以通過差異化來改善利潤。與此同時,友達、奇美等面板廠商也開始積極將產能轉向廣視角面板,以尋求突破。從 2010年7月獲得日立的技術授權后,奇美就開始了類IPS液晶面板的研發,并在今年7月開始量產類IPS面板;友達的MVA面板也已經在很多顯示設備上得到應用。另一方面,現在市場上LED背光的顯示產品也逐漸開始占據主流地位,成為用戶更新顯示器的動力。
“對于普通消費者,理解IPS等專業概念確實較為困難。但是,在零售渠道,用戶可以很直觀地看到,IPS產品與普通的產品可視角度有明顯差異。我們將其定義為專業技術、普及產品。”艾德蒙科技中國區顯示器市場總監 段文學表示,IPS能夠給用戶帶來視覺效果的改善,加上LED的節能環保特性,是一組“黃金組合”。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提升并未帶來較高的價格。艾德蒙科技中國區顯示器產品經理 陳春樹表示,AOC的IPS+LED的顯示器產品與普通顯示器產品的價格差異約在200元左右,很多準專業用戶甚至普通用戶都可以接受這一價格差異。“今年第四季度,我們希望IPS產品出貨可以占到我們總出貨量的10%,2012年希望能做到20%。”
“當市場飽和的時候,一定要有新的產品去進行替代。IPS就是在飽和市場實現增長的主力。”艾德蒙科技中國區AOC顯示器銷售總經理 閻立東表示。LG Display之所以與AOC共同推廣IPS,也是希望能夠在已經飽和的市場中實現新的增長。陳春樹介紹,LG Display將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更多產能向生產IPS面板轉換。
名詞解析
·LED與LCD:LED在顯示器中屬于背光源,是替代傳統CCFL背光源的。LCD是液晶顯示器的代稱,液晶只能起到濾光作用,需要與LED等背光源配合顯示畫面。所謂的LED顯示器就是使用LED背光的LCD顯示器。
·LED與OLED:OLED是一種新型顯示技術,OLED單元可以自行發光,不需要LED等其他背光源,也不需要LCD來過濾光線,因而能夠更加輕薄和省電。
OLED展現王者氣息
5月31日,三星在韓國投資21億美元建設的5.5代OLED面板生產線提前投入量產。到明年5月,三星的第8代AM-OLED生產線也將投入使用。OLED替代LCD的進程開始加速。
OLED將在未來取代LCD已經是不爭的趨勢。問題在于,這一過程將在何時開始。在液晶面板價格較高、利潤率較高的時候,廠商開發OLED的動力不足。然而,經過連續幾年的低迷之后,三星開始考慮加速讓顯示技術進入下一代的進程。
OLED的全稱是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在電流通過時可以發光的有機材料涂在基板上,通過TFT控制每個像素點發光。OLED較LCD的優勢在于,其面板本身可以發光,不必像LCD一樣配備背光源。同時,由于OLED工作過程中是按需發光,而非LCD的背光始終開啟、按需過濾,其發出的光線利用效率很高。因此,一個成形的OLED模組總厚度較帶有背光的LCD模組要薄許多,能源消耗也較少。
雖然OLED的原理與LCD完全不同,不過兩者均需要TFT驅動,因而有一定的技術重合度,可以通過改造現有LCD面板生產線完成。相較從頭建設,改造僅需30%左右的投入即可完成。因此,已經擁有多條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廠商轉向OLED 更為容易,也限制了新興廠商的加入。與液晶面板類似,OLED面板生產線的代數也是根據基板尺寸而定的。目前,三星的5.5代生產線適于切割10英寸~17英寸的面板。如果三星的8代線成功投產,OLED將能夠覆蓋46英寸的電視類產品,開始全面取代LCD。“第8代OLED面板工廠只要能達到七成左右的良品率,OLED價格就可降到與液晶面板相抗衡。” 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表示。
如果說3D顯示、廣視角顯示是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進行變革的“改良派”,那么,OLED就是徹底改變產業格局的“革命派。”臺灣工研院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一旦三星的8代OLED生產線投產,臺灣的液晶面板行業將面臨滅頂之災,雇用數十萬名員工的產業將灰飛煙滅,耗資千億元的精密設備頓時形同廢鐵。”
AM-OLED已經在小尺寸面板市場取得了成功。采用該類顯示面板的手機、平板電腦已經證實了AM-OLED在畫質和節能性能方面的優勢。因此,在三星的推動下,其他面板廠商也開始布局OLED生產線。記者了解到,京東方已經開始在實驗室進行OLED技術的開發,并會逐漸將其4.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部分改造為OLED面板生產線。另外,在中國大陸,中顯、虹視、彩虹和天馬均在建設AM- OLED生產線。
反射式顯示技術尋求突破
在傳統液晶面板廠商謀求轉型的同時,一些新的顯示技術也浮出水面。其中,電子紙已經在電子書的發展過程中嶄露頭角。高通的Mirasol則是更具前途的產品。
無論是LCD還是OLED,都是一種發光顯示技術。而日常生活中,人們看到各種物品時,物品本身并不發光,而是通過反射光線讓人看到的。
反射式顯示技術的代表是電子紙和高通的Mirasol。兩者原理并不相同,但都是利用光線的反射來實現圖像的顯示的。電子紙是通過電極控制電子油墨顆粒來實現畫面的顯示的。而Mirasol則是利用一微機件的開閉來控制每個像素點是否可以反射光線,從而實現圖像的顯示。電子紙目前多用于電子閱讀器,而Mirasol所瞄準的則是手機等移動設備市場。
SID2011上,高通展示了采用Mirasol屏幕的概念手機。高通在臺灣建設的新工廠將在2012年投入量產。
反射式顯示技術最大的優勢是其節電能力。高通表示,采用Mirasol的移動設備電池壽命將是普通移動設備的3倍。另外,反射式顯示技術在日光較強的環境中也不會有炫光現象,更適合戶外使用。
不過,與AM-OLED等技術相比,反射式顯示技術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憑借亞馬遜 Kindle,電子紙曾一度成為熱門產品。不過,由于遲遲未實現彩色化,搭載電子紙的電子書受到了平板電腦的沖擊,增長勢頭遭到遏制。而高通的 Mirasol本來預期在2010年進入終端市場,但直到現在仍未得到廣泛采用。高通預計,2012年臺灣工廠投產后3~4年內Mirasol才會逐漸成為主流,但那時AM-OLED已經成勢,Mirasol能否動搖其地位還是一個未知數。
亞馬遜新設備的設計給反射式顯示技術帶來了新的希望。由于反射式顯示技術適合在環境光強的環境使用,亞馬遜計劃在新的終端中采用兩種顯示技術切換的設計——在較暗環境中采用LCD顯示,而在較亮環境中采用反射式顯示技術,給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
記者手記
本世紀初,顯示領域的一件大事就是LCD與CRT技術的更迭。今天,LCD開始面臨新顯示技術的挑戰。不同的是,CRT向LCD的改變中,更多的戰斗是新興的顯示器件廠商向舊有的顯示器件廠商發起的。而此次更迭的動力則是液晶面板廠商自發尋求新的市場機會的需求。
友達、奇美電的Q2財報可以作為液晶面板廠商為何要尋求突破的注解:2011年第二季度,友達與奇美合計虧損新臺幣237億元,不得不將產能下調至80%左右。今年年初預期的液晶電視市場高峰并未到來,短期內前景并不樂觀。這種形勢下,向新技術的轉型成為推動市場、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
毫無疑問,在此次技術更迭中,一些廠商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命運。資金、市場占有率均較高的廠商可以借這一時機擴大優勢。顯示產業的市場格局也會重新劃分。未來兩年,是這一戰爭最關鍵的兩年。隨著技術的更迭,用戶能夠看到更多優秀的顯示產品,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是最終的受益者。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