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索尼、東芝和日立正式宣布合并液晶面板事業,引發全球面板市場大洗牌,威脅臺廠生存。“經濟部長”施顏祥今天將聽取“工業局”簡報,根據“工業局”智庫研究,臺灣必須把握關鍵的兩年,否則在全球中小尺寸面板市場優勢將岌岌可危。
“工業局”委託工研院IEK(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研究事件影響性,今日向施顏祥報告。
日本三大廠整并是由政府出面主導,我國業界也呼吁政府應出面整并奇美、友達等面板廠,才有對抗日、韓的本錢。政府到底要不要出手?施顏祥表示,必須待了解情況后再討論。
工研院報告指出,在日本政府協助下,日本索尼、東芝和日立將面板事業合一,未來將取得全球21.5%的市占率,超出第2名夏普的14.8%及第3名三星的11.9%;奇美及友達則分居第4、5名,市占率分別為11.7%及7%。
工研院主管指出,日本三家面板廠的專長不同,東芝擅長低溫多晶硅(LTPS)面板;索尼擅長AMOLED面板,日立則擁有當紅的IPS廣視角技術,三家產品及客戶不重疊,合并效應大。
三家合并后,未來主攻高附加價值面板,可應用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車用電子、數碼相機等,市場很大。
工研院主管表示,“大型化、高畫質、高解析度、觸控”是科技產品未來的主流趨勢,日廠的三種技術正是最適合未來產品的,全球都在努力研發。
臺廠雖然也有,但目前仍有良率不高的問題;日三大廠合并,臺廠必須把握“關鍵的兩年”切入臺、日合作模式。
工研院主管分析,臺、日可以有兩種合作方式:一種為代工模式,因為日廠產能少,而臺廠有足夠產能,只要提升良率及技術,能讓日本下單來臺,爭取市占率。
其次,臺灣也有HTC、華碩、宏碁等主要品牌廠,能提供日廠產品的出海口,再加上大陸有廣大市場,臺廠出口到大陸比日廠容易。
因此臺日合作,對日本廠商也相當有利。更重要的是,臺日合作進攻大陸市場,才能力抗三星等“韓流”。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