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總投資280億元的8.5代TFT-LCD生產線投產;
憂――2011年上半年企業業績預虧12.5億元至13.5億元;
近日,中國大陸首條自主設計與自主建設的京東方北京第8.5代TFT-LCD高世代生產線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投產。總投資280億元的京東方北京8.5代線主要生產26英寸至55英寸顯示器和液晶電視用顯示屏,設計產能為每月9萬片,達產后將實現年產液晶顯示屏1300萬片,年產值近200億元。
目前,京東方8.5代線主要產品開發工作進展順利,已與海爾、海信、創維、康佳、長虹等國內品牌廠商簽訂了合作開發產品意向書,進行產品開發對接,而8.5代線可經濟切割的最大尺寸產品――55英寸LED電視用液晶顯示屏也即將批量生產。
有關專家表示,京東方8.5代線的投產意味著我國在大尺寸液晶顯示領域實現了新突破,打破了我國在該領域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的尷尬局面。
平板顯示是信息產業中的基礎產業,廣泛應用于從彩電、PC、筆記本、平板電腦到手機、MP3、戶外廣告屏、車載顯示屏等電子信息領域,被稱為信息時代的“糧食產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國的電視機、計算機、手機等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但在液晶面板供應上受制于人。在此背景下,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通過兼并引進與自主研發相結合,在平板顯示領域走出一條艱苦的自主創新之路。在投建北京5代線和成都4.5代線的基礎上,2009年,京東方先后投建合肥6代線和北京8.5代線兩條高世代線,成為我國完整掌握平板顯示產業關鍵技術的高科技企業。目前,京東方擁有可使用專利技術5000余項,年新增申請專利超過500項,位居國內前列。
盡管京東方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根據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本期業績預計虧損12.5億元至13.5億元,而上年同期虧損5.4億元。
面對外界對企業虧損的質疑,京東方總裁陳炎順表示,“液晶顯示產業的特點是規模效益突出,國外發展液晶產業的經驗證明,企業只有形成適度規模才能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擁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到今年8.5代線投產,我們已具備一定基礎,下一步我們將通過一系列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價值鏈的延伸來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同時,也要看到京東方所發揮的社會效益。當我們的面板批量生產后,國外同類產品就會大幅度降價,這不僅使我國消費者得實惠,還將改變我國彩電工業在大尺寸液晶顯示屏方面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對于京東方的經營狀況,陳炎順直言,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在國際上還處于“追趕者”的位置,原材料及產品議價能力較弱。2009年之前,公司只有一條5代線,而這條生產線承載了京東方很多的創新重任,其運營效率和盈利水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一般來講,一條線的經濟切割應該是運轉兩三種產品,但為了給6代線和8.5代線的產品創新和生產線運營做好儲備,京東方5代線最多的時候要在一條線上運轉17種產品。2009年之后,為實現公司生產線建設即成都4.5代線、合肥6代線和北京8.5代線的順利運營,公司在技術開發、產品開發、人員培訓等方面增加了投入,積累了充足的技術實力。預計公司4條線同時運營后,京東方的產能有望躍居全球第六位。
據介紹,京東方所屬的平板顯示產業集成了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材料技術、半導體工程技術等多項技術,行業跨越化工、材料、半導體等多個領域,因此,這一產業的突破對上下游產業發展具有拉動作用。以京東方8.5代線為核心,北京數字電視產業園吸引了康寧、冠捷科技和住友化學等諸多世界500強企業就近配套,涉及液晶玻璃、化學品、偏光片、背光源等關鍵主材及二級配套供應商。目前,圍繞京東方8.5代線形成的總投資已超過650億元。
有關專家表示,“十二五”時期我國平板顯示產業能達到什么高度,不僅取決于京東方等關鍵企業的發展,還取決于產業鏈的合作程度。
在平板顯示產業,國外企業通過幾十年的資本運作,已經基本完成了產業鏈垂直整合,這一模式需要極其強大的資本實力和豐富的產業經驗,以及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我國企業短時間內難以復制。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國企業沒有機會。利用巨大的本土市場優勢,由政府和龍頭企業牽頭,積極推動同業之間和產業上下游之間的合作,同樣可以唱一出“合作共贏”的好戲。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