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TCL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集體交出2011年半年報。同時,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微博)親手操刀了TCL集團2006年以來最大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將“4+2”投資控股型企業集團架構調整為“4+6”產業架構。
TCL的三家上市公司都實現了經營性扭虧,其中TCL多媒體從去年因為CCFL液晶電視庫存危機引發的超過9億港元的巨虧中走了出來,而TCL通訊保持了凈利潤48.64%的較快增長。
而全球金融動蕩中,TCL集團將海外業務拓展重點從歐美轉向成長性更好的新興國家市場,同時在中國市場加快在四六級市場的開拓。
新一輪架構調整
“除了相對穩定的TCL多媒體、TCL通訊和TCL家電外,其他產業都根據其業績表現、產業規模,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進行了全新的調整。”李東生表示。
隨著未來年產值有望達到200億元的華星光電的投產,TCL集團的四大產業集團在保留了TCL多媒體、TCL通訊和TCL家電三大產業集團的同時,華星光電替代了上半年銷售規模只有8.62億元的泰科立電子集團的位置。
與此同時,TCL集團原有的兩大業務群進行了再次調整,投資與房地產業務群分成房地產,投資和新興產業(醫療電子、環保產業和遠程教育)三大業務板塊,而原來的服務與物流產業群則分為系統科技、翰林匯兩大產業,加上從四大產業集團中轉身的泰科立部品業務,TCL集團新的業務架構將正式形成。
目前已經成為國內第四大IT分銷公司的翰林匯是TCL集團產業結構中銷售收入貢獻排在第二的產業,今年上半年其銷售收入突破56億元,僅次于銷售收入達到110億元的TCL多媒體,因此這次將其獨立出現,而包括商用顯示、物流、工業電器、智能家居、電子商務等在內的系統科技產業群剛剛組建,是TCL集團未來重點培育的一些新興產業。
此外,以TCL創投為代表的投資業務群也是TCL集團重要的利潤來源,其投資的多處石油和礦產項目未來有望成為TCL集團新的盈利點,而對于房地產業務,TCL集團董秘屠俊毅表示,“除了在惠州、深圳的布局外,TCL的房地產部分還在其擁有生產基地的武漢、呼和浩特投資多個地產項目,而在大理二三線城市TCL也將加快布局。”
除了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TCL集團還效仿三星電子等韓國企業對核心決策和管理層進行了擴充,除了原有的CEO、COO、CFO,以及高級副總裁和副總裁等職位外,新增加了30多位專務和60多位常務,這些都是各產業的主要負責人和集團各職權部門的負責人,形成了100多位核心管理人員組成的決策層。
國際化的調整
TCL集團的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海外業務的收入占比下降到38.57%,而2005年最高峰時海外業務占比曾接近50%。
對此李東生強調,“我們的海外業務今年上半年還是擁有7.6%的增長,雖然不如國內業務(24.62%),其實我們是考慮到海外業務存在很多的經營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在北美和歐洲業務我們進行了一定的收縮,而將海外拓展的重點放在了新興國家市場上。”
以TCL多媒體為例,其今年上半年海外銷售了150萬臺的液晶電視,其中超過100萬臺來自于新興國家市場。
TCL多媒體在前7個月銷售完成近500萬臺液晶電視的基礎上,將年初制定的850萬臺的目標調高到960萬臺,TCL通訊依舊維持全年5000萬臺的目標不變。
除了在新興市場尋求突破外,TCL還依靠在國內四六級市場的渠道布局來提升中國市場的份額,上半年其國內銷售同比增長了24.62%,其中家電業務增長甚至達到96%,這與其推進的渠道下沉是有關的。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