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銦錫(ITO)是平面顯示器及觸控面板最重要的透明導電原料,目前幾乎完全主導整個市場。不過在311地震后缺料問題使得其它廠商競相開發替代材料,日商郡是與華宏新技推出替代材料,工研院展出大氣壓電漿沈積及蝕刻的先進技術,有機會導入市場。
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楊仁杰分析,由于其中的銦蘊藏量有限,且多數礦藏位于大陸,因此從2005年起,就有相當多業者開始研發透明導電原料的代替品,但始終成效不彰,且幾乎未量產。
然而,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導致全球市占率最大(約65%)的ITO靶材業者JX日礦日石金屬(JX Nippon Mining & Metals)位于茨城縣的主要產線受損,雖經積極搶修并已于5月下旬開始出貨,但要恢復震災前的產能,恐需至8月中。也因此,使終端業者除積極開發替代供應商外,更開始思考導入ITO代替品的可能性。
目前有機會成為ITO代替品的零組件包括:納米金屬網狀薄膜、納米金屬蒸鍍薄膜、納米碳管,以及有機導電薄膜等。在日前臺灣光電展展場中,開發此類產品的業者仍以外資業者為主,包括日商郡是(Gunze,系透過和臺廠華宏新技合資的郡宏光電參展)、富士(Fujifilm)、琳得科(Lintec)、美商康世(Carestream),及比利時商愛克發(Agfa)等。臺廠則由工研院展出大氣壓電漿沈積及蝕刻的先進技術。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