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上周與TCL宣布交叉持股對方高世代面板項目。聯想到LG廣州高世代項目去年聯手創維,看上去,韓國雙雄好像是在中國燃燒戰火。
不過,筆者認為,韓國雙雄中國舞劍,并非內戰,而是借力中國品牌資源,構筑培育出貨渠道。如此,既能打壓同行,又能分化中國彩電品牌企業的競爭力。甚至可這么說,中國已成影響全球面板業格局的最大變數。
讓我們先看看上述合作中的競爭因素。雙方合作的官方理由是,TCL缺技術,三星缺渠道,這似乎都成立。但考慮到韓國政府多年來的技術管控,三星不可能將核心技術轉來。事實上,就在同一日,韓國當地發出質疑,三星高管被迫出來澄清:不會泄密。
而且,TCL深圳項目是8.5代線也是三星面板出貨最大的區間,它怎可能將技術轉給一個潛在的對手?此外,要知道,TCL也是彩電大品牌,在中國一直與三星作戰。
最可能的是,三星更多為TCL面板廠扮演渠道角色,即雙方未來互采面板。TCL不可能完全消化掉自身產能,由于兼有彩電銷售,本土彩電對手恐怕不太熱心為其面板廠捧場。事實上,長虹等離子至今未獲本土同行放量采購,也有類似原因。
三星蘇州項目拉進TCL更是想獲得渠道支持。過去多年,三星中小尺寸面板絕大部分采自臺灣地區友達、奇美,以便將重心轉向更高世代項目的角逐。但因兩年來臺灣雙雄同樣快速布局8代以上項目,并接連發生并購整合,日益做大,三星對此十分擔憂。如果繼續強化對其采購,或將更快引火燒身。
事實上,三星早有縮減奇美、友達采購前例。2008年金融危機肆虐時,在韓國政府撮合下,它與對手LG簽署一個史無前例的協議,雙方互采對方優勢面板。韓國知識經濟部半導體顯示器科科長車東炯說,要借此降低對臺灣的依賴。這直接導致奇美、友達當年業績嚴重惡化。
可以斷言,TCL此刻擁抱三星,臺灣雙雄的心里想必不會舒服。可是,長久而言,這一動作帶來的沖擊,正在布局高世代的本土面板企業,以及TCL、長虹、創維、海信等彩電企業,又如何保證不受侵蝕呢?要知道三星、LG是一種垂直一體運營模式,品牌的影響力一如它們的面板業。
如此分析,可能將三星、LG想得太壞。筆者同樣不否認,它們的動作,其實也恰恰證明了一點:中國市場,已經日益成為全球面板產業競爭乃至格局變化的焦點,甚至是最大變數,意思是說,誰能擁有中國市場,誰就最有希望在下一周期成為市場的主導。
或者也可以這么說,三星、LG高世代面板項目落地,并捆綁本土家電品牌,也是它們尋找避風港、轉嫁未來運營與競爭壓力的策略需要。因為,過去多年,三星、夏普、LG及臺灣地區雙雄一直在與它們比拼產能規模、工藝技術,但在目前產能過剩、尺寸不可能無限大的局面下,它們早已身陷投資收益遞減的困境。今年第一季度,幾家面板巨頭幾乎全部虧損,它們或縮減或延緩高世代項目的建設進程,已到由投資驅動成長轉向市場應用驅動成長的時期。而中國市場,正是它們轉型的最大的驅動力。
此前,中國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對筆者說,一旦大陸家電行業完成轉型、升級,本土平板產業鏈將具有強大競爭力,話語權將大大增強,可借市場獲得產品權,哪家產品“好不好”,中國人說了算。
筆者相信這話,但是這必須有兩個前提。其一,必須擁有強大的品牌力量;其二,本土面板產業鏈必須同樣擁有較強的自主性。事實上,日本大地震已讓國人感受到,產業下游再活躍,如果上游關鍵環節空洞化,當遭遇產業危機時,震蕩最大的往往就是下游。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