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 Display現在有許多廠商都在研發與關注,也希望未來能夠在眾多的顯示技術中有更多的機會和市場占有率。在日前臺灣電子設備協會舉辦「Micro LED Display制程與設備技術交流座談會」中,有將近百位的產業專家提出總結目前Micro LED Display的研發有三大挑戰,分別為巨量轉移技術問題、電流控制問題及與現有LCD/LCD產業鏈的兼容性問題。
根據臺灣電子設備協會在會議中的調查,在參與的近百位專家中,有53%的人認為未來Micro LED Display的技術開發的主導方會在解決方案業者,它們提供制程與設備的想法來實現,有27%的人認為主導者會在面板業者,因為他們有生產制造的優勢,并且在研發能量上并不輸給其他領域。有15%的人認為會由LED磊晶業者主導。其實整體討論起來,不同領域都有不同的想法或解決方案,藉由不同領域的交流來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也許能夠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關于巨量轉移技術許多專家也提到從巨量轉移時的機構與設備的開發,吸盤種類的挑選與使用,不論是黏著式、靜電吸附或是真空吸引都有提出討論,此外在巨量轉移技術當中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包括PH (Pick up head)的機制、PH大小,在巨量轉移時的觸點沖擊、巨量轉移時所需的時間以及完成最后一哩成功的路轉移后的Place及Bonding,也有專家提出用曝光的方式來探討解決巨量轉移問題。而針對電流控制問題即為現行的發光二極管若使用在顯示器時會顯得相當的亮,舉例來說若以一顆驅動電流1uA及順向電壓為3V用在全高清電視為假設,大約是觀賞者面對一個18W的LED燈泡在觀看電視,但這也是自發光顯示的優點,因為相對于LCD顯示器光穿透效率來說是高出許多,目前LCD顯示器的背光使用小率大約是5%~7%。但是若調降LED的電流亮度是會下降,但伴隨而來的是因為電流密度太低進而造成均勻度就會不佳。另外一個在電流控制很大的問題就是,當LED進到微型化后發光組件的漏電流就會增加,特別是發生在從邊緣漏電的情況,如何使用Filter來解決亮度太亮的問題,除了在結構上必須要有其他方式外,在Driver IC部分也必須要參與其中。最后就是與現有LCD/LCD產業鏈的兼容性,目前這個概念尚未是一個很快可以厘清的問題,其原因在于現行TFT LCD廠在過往進行的大量的資本支出是要可以被重復使用,也就是說在做Micro LED Display就必須同時思考要如何兼容于現在的TFT LCD業者,因此在初期設計時就要考慮這個議題,因此Micro LED Display并非是取代LCD產業,而是要置換掉LCD產業當中的液晶層,因此TFT機臺及CF機臺要可以重復使用,因此要如何加入這個產業鏈是需要一起努力的,同時也必要要考慮驅動方式,特別是主動式驅動的方式、另外也需要考慮到光學封裝的技術,在這部分或許利用CF機臺進行改機后也是一個可以重復利用機臺的方式,因此在考慮TFT機臺跟CF機臺可以再利用的話,意味有70%的原先的投資是可以使用的、檢測方式、修補技術的研發,因此整合供應鏈也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會中專家也希望臺灣電子設備協會持續扮演Micro LED Display的跨產業交流平臺,納入更多的相關產業專家一起來合作解決目前遭遇的問題,臺灣電子設備協會表示,這些跨產業的平臺架接本來就是產業協會必須要扮演的角色,我們有絕對的義務和使命加速Micro LED Display產業在臺灣成功,盡管沒有政府資源支持我們還是會繼續做好我們的工作,讓臺灣廠商能夠在這產業保持更多的競爭力,
圖1 您認為Micro LED Display的技術未來會由哪一個業者會有更多的主導權
數據源:臺灣電子設備協會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