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星光電副總裁車漢澍
2015年10月,華星光電薄連明董事長在北京國際顯示產業高峰論壇(DIC2015)所做的題為《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華星發展戰略思考》的演講在業界引起了轟動。薄連明董事長在演講中主要闡述了三個觀點:一是認為顯示企業要順應產業發展大勢而有所作為;二是指出華星光電應按照“四個領先”發展戰略,下一步要從產品領先走向技術領先;三是呼吁顯示企業學習互聯網思維,建立生態圈。
進入2016年,顯示行業的大勢又出現了許多新變化,本報記者特別采訪了華星光電副總裁車漢澍先生。
問:最近,鴻海與夏普的合作協議已簽署,鴻海成為夏普控股股東,鴻海加上夏普的面板產能將達到世界第一。您對此有何看法?面對這種新的競爭格局,華星有何應對策略?
答:強強聯合以優勢互補取得倍增效益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要求。競爭的加劇有益于產業整體水平的提高,我們樂見鴻海與夏普的合作,祝福他們合作成功。鴻夏購并后的倍增效應,尤其是對產業競爭格局的影響可能要有一個時間段才能逐漸顯現出來。
液晶面板行業的激烈競爭態勢是持續性的,華星的發展戰略也不是今天才制定,華星始終堅持自己“四步走”的發展戰略不動搖,即保持效率領先的同時向產品領先、技術領先、生態領先邁進。一方面通過內生增長努力提高技術水平加快完善更多產品線布局;另一方面也尋求通過并購整合,進行外延式擴張,垂直整合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壯大規模。無論產業內外環境如何變化,華星一直在努力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力,這是根本的致勝之道。
問:近期包括韓國三星、LGD以及國內多家企業在OLED技術方面的投資頻繁,TCL、華星光電和天馬近期在印刷顯示方面達成了一些投資協議,您如何看待未來十年內OLED發展趨勢?您認為華星要實現技術領先,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答:我們可以推估一下近三、五年的趨勢。
在小尺寸手機市場,三星主推的柔性AMOLED已然成形,會持續發展,而LTPS-LCD的對應之道則是往更高分辨率的方向,力求與之抗衡,但High PPI會有極限,所以手機的柔性AMOLED則因成本下降,市場會持續成長,有可能會到達市占各半或超過,甚至部分移動設備,會全部采用柔性AMOLED。
在大尺寸的電視方面,則是LG力推的WOLED TV,目前很辛苦,因為成本太高以及壽命不如TFT-LCD,近期成長力道及獲利不佳,但是在一些極地、高地、超高低溫或低壓等特殊環境,液晶電視會發生問題的領域,OLED TV是有著大量機會的。LG陣營也在努力定位在高端市場,所以推估在WOLED TV,是有可能新增市場領域,而不是對TFT-LCD造成大量市場瓜分或取代的現象。
華星剛剛修訂了新的五年研發規劃,目前在比較紅火的量子點電視,HDR,曲面,平面超薄,無邊框,8K4K甚至10K,還有柔性AMOLED等等都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我們會在G4.5實驗線進行各項技術開發,快速轉移至G6及G8.5量產線,甚至會規劃在G11大量采用新技術,實現由新技術發展新產品,如新型液晶顯示器,AMOLED顯示器,量子點顯示器,到未來的印刷顯示器,全面達成技術領先,為客戶創造價值。
華星要實現技術領先,會從多個方面進行,如產品,設計,材料,設備,工藝等,都會進行大量人力及資源的投入,在技術方面加速趕上或超越對手,實現由新產品帶動新技術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最重要的是持續打造自主創新能力。
問:樂視入股TCL,您認為對華星光電來講是否已經具備了從技術領先到生態領先的條件?華星光電為實現生態領先還做了哪些工作?
近五年來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取得超常發展,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產業積累尤其是技術水平與韓日臺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TCL聯合樂視之后,雙方在中國電視整機市場占有率達到20.43%,遙遙領先其他品牌。這是一次著眼未來、輻射全球的大聯動,兩家企業在全產業鏈的優勢互補,為傳統的電視整機企業的互聯網轉型做出了示范性的探索。對于華星來說,增加了一個強有力的下游出海口。目前,華星與樂視的合作進展順利。
華星實現從產品領先到技術領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生態領先也不只在下游的建設,還有上游材料和設備,以及屏的更多新應用,如公共顯示、車載顯示、透明顯示等等。華星在這方面正積極布局,除了規劃的柔性顯示產線和G11外,還計劃投資偏光片、芯片和智能制造的事業。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華星光電在全球液晶面板行業將顯示出越來越強的競爭能力。
文章轉自群智咨詢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