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日前對三星、LG、友達等境外面板企業涉嫌價格壟斷作出處罰,令其向相關電視企業退還1.72億元,然而隨后傳出的“退款遭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截留”消息掀起了軒然大波。
記者獲悉,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昨日(1月10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6家境外液晶面板企業已將1.81億元罰沒款全額上繳,液晶面板價格壟斷案順利結案。
與此同時,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官方網站昨日刊登了9家國內彩電企業發布的聯合聲明稱,目前,1.72億人民幣退款深圳市中彩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彩聯)已經全部收到,由9家彩電企業予以使用和支配。
不過,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向記者表示,“款項最終到企業賬上”,上述截留事件才能算是塵埃落定。
1.81億罰沒款已上繳中央國庫
國家發改委本月4日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對六家境外企業韓國三星、LG,我國臺灣地區奇美、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實施液晶面板價格壟斷的查處意見。
根據發改委的調查,在2001年至2006年的6年時間里,上述企業在我國臺灣地區和韓國共召開53次“晶體會議”。在中國內地銷售液晶面板時,涉案企業依據晶體會議協商的價格或互相交換的有關信息,操縱市場價格。
發改委提出制裁措施,責令涉案企業退還國內彩電企業多付價款1.72億元,沒收3675萬元,罰款1.44億元,經濟制裁總金額3.53億元。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開出的金額最高的一張價格違法罰單。
昨日最新的消息顯示,六家涉案境外企業已將1.81億元罰沒款,其中沒收3675萬元,罰款1.44億元,于1月9日前全部繳到財政部2012年12月26日指定的物價罰沒收入賬戶,上繳中央國庫。
與此同時,6家涉案面板企業均表示放棄行政復議權利。至此,液晶面板價格壟斷案順利結案。
“辟謠”之后 退款如何分配?
除了上述罰沒款1.81億元已經上繳中央國庫外,退還國內彩電企業多付價款的1.72億元被“截留”的說法一度讓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陷入了輿論的廣泛質疑。
此前,有媒體報道引述“國內一家彩電企業相關人士”的說法稱,在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以下簡稱視像協會)秘書長白為民主持的一次會議上,白為民表示面板企業的退款已有50%到賬。這1.72億元的退款中,50%協會留用,50%返還給受損企業。但之后又決定退款全部留作經費和行業基金,用來給中國企業進行專利保護和反壟斷保護,進而得出“協會全額截留退款”一說。
對此,視像協會和中彩聯有關人士予以否認,但基于兩者之間的關系,還是讓輿論有了猜測的空間。
資料顯示,中聯彩受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直接指導。同時,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還是中彩聯董事長和法人代表。
1月8日,白為民對外表示,經由9家彩電企業商議并達成共識,這筆1.72億元退款已到中彩聯賬戶,不存在協會截留問題。昨日,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更是在其官網上發布了 “關于液晶面板反壟斷有關情況聯合聲明”,長虹、創維、海爾等9家企業表示,“我九家彩電企業所獲得的退款全部委托中彩聯受理”,“目前,我九家彩電企業獲得的1.72億人民幣退款中彩聯全部收到,已完成法定退款程序”,“九家彩電企業獲得的1.72億退款由我們九家彩電企業予以使用和支配”。
事情發展至此,在業內人士看來卻并沒完。
“這個款項沒有到企業賬戶上,這個事情就不能算 ‘塵埃落定’。”劉步塵認為,如何分配款項并不難,“當初各個企業的(量)怎么測算出來的,現在(這筆錢)就可以怎么分配。”
不過,全國消費電子渠道商聯盟秘書長吳咸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這筆款項應該集中管理,針對平板電視的消費者設立一個基金,或者在彩電產業的技術創新上設立一個扶持基金。
根據發改委的公告,上述6家涉案企業已經作出承諾,今后對我國彩電企業內銷電視提供的面板無償保修服務期限由18個月延長到36個月。吳咸建認為,在當初面板價格壟斷期間,國內的彩電企業已經將相關成本轉嫁給了消費者,因此,消費者才是最終的受害者。已經超過保修期的消費者,可以通過上述消費者基金維護自身權益。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